新闻资讯 NEWS

【山西日报】功能农业 山西为什么“能”

        山西有句俗话:“有醋可吃糠,无醋肉不香”。浓郁的醋香,也许是山西人最迷恋的味道了。不过这次咱们要说的这口醋并不是餐桌上普通的调味醋,而是一种功能醋。 
        功能醋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?又能为传统酿造产业带来怎样的新机遇? 
功能食品吃出营养、吃出健康 

        东方醋起源于中国,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在醋都清徐,从一粒高粱到一滴醋,是43320分钟的旅程。在这条生产线,清徐特产葡萄被当作原料,酿制成果醋,惊艳了我们的味蕾。果醋相对于一般的食醋,酸味更柔和,口感适中,带一点点甜味。
        功能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益处,能解决什么问题?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秘书长、山西省功能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负责人王创云回答说:“就是很好地解决了我们隐性饥饿的问题。隐性饥饿就是吃得饱饱的还会营养不良,身体缺乏矿物质、微量元素等。吃出营养、吃出健康,就需要功能食品。” 
        王创云介绍,在祁县来远发现了1万多亩天然的富锶土壤,周围的矿泉水也是富锶的,生产的农产品天然富锶。大家熟知的鲁村小米,没有人为地添加东西,但是当地妇女特别容易怀双胞胎。科学家经过解密发现,原来是当地生产的农产品,尤其是小米,富含叶酸,这就是典型的功能农产品加工出来的功能食品。 
        说到功能食品,大家自然会想到药食同源。像我省的红枣、黑芝麻、黄花菜,都是进入药食同源国家目录的农产品,它们不但具有食用价值,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。 
        莫道农家无宝玉,遍地黄花是金针。《本草注》里说黄花“萱草味甘,令人好欢,乐而忘忧”,所以黄花也叫“忘忧草”。近些年,古人眼中的“宝玉”黄花,真正被当成了晋北农家的宝贝,尤其是在富锌富硒的火山土上孕育出的“大同黄花”,更显珍贵。 
        2020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视察时就鼓励当地老百姓,“小黄花大产业,很有发展前途”。当这朵“小黄花”从田间走进实验室,从较为单一的食用方式到种类繁多的“拆开即食”,又被赋予了什么样的特有功能?
        在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的实验里,通过冻干技术处理的大同黄花,浸泡水中短短几秒后,变得像新鲜黄花一样艳丽,比起民间百姓的土法晾晒烘干,最大程度锁住了黄花的营养成分。
        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说:“冻干黄花比烘干黄花的利用价值要高,比如VC含量是烘干黄花的3到4倍,还原糖是烘干黄花的1.8倍,多酚比烘干黄花高25%以上。现在已经有几家企业跟我们进行对接,要把我们的成果转化成为落地产品走向消费市场。” 
       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背包,黄花菜品、黄花酒、黄花饼……多种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,孕育着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。 
走“特”“优”农业路、打功能健康牌 

        早在2016年,我省就提出要“在推进功能农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”;2017年,进一步明确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,加快发展功能农业”;2018年,《山西省功能食品产业发展规划》出台,正式把功能食品产业纳入到省级发展规划中……山西走功能农业道路的决心越来越坚定。 
        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郑必昭介绍,我省素有“小杂粮王国”“优质粮果带”的美称。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视察我省时指出,要立足优势、扬长避短,突出“特”字,发展现代特色农业。2020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我省时强调,山西山多地少、地貌多元、气候多样,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“特”和“优”。
 
        特色是山西农业最亮的标签,也是最大的潜力。继2018年制定《山西省功能食品产业发展规划》之后,2020年2月我省又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》,把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作为实施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的主抓手,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就包含功能食品产业集群。 
        功能食品产业集群依托三晋大地丰富的杂粮、鲜干果、中药材等资源,打造“四大功能产区”。在晋西北地区主要布局功能性油脂核心区(亚麻籽),在晋北地区主要布局功能性杂粮核心区(荞麦、燕麦),在晋东南地区主要布局富含矿素功能食品核心区(富硒小米),在晋西地区主要布局功能性林果核心区(沙棘)。 
        俗话说,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如何让有需求的人锁定山西产品,需要在品牌建设与推广方面出实招。 
        从2017年开始,我省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0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,每年评选20个功能农产品,目前已经评选出了80个功能农产品品牌。 
        打造“山西功能食品”区域公用品牌,坚持科研和生产、传统和现代相结合,才能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益,也是山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        王创云介绍,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功能农业,这在全国省级层面上是第一,2017年山西农业大学首开先河,在全国的农业院校里,率先开设功能农业本科班,在全国也是第一。山西农业的发展,要走特色路,打功能牌,重点发展有机旱作、小杂粮、功能农业,有机旱作是方向、是道路,小杂粮是抓手,功能农业、功能食品是实现的目标。 
小杂粮王国”金字招牌越擦越亮 

        岚县人薛贵生经过反复试验,把玉米、莜麦、黄豆一起炒好,磨成面粉,另外配比了五种杂粮,做成“八宝粉”投入市场。2018年,“八宝粉”在北京、深圳一炮而红。岚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。从前老百姓收的杂粮不值钱,卖不出去。现在薛贵生全部收购,把老百姓的土豆豆变成了金豆豆。村民们说:“杂粮销售过去有点发愁,现在不发愁了,价格起码翻了四五倍。”岚县副县长刘思昭说:“我们的市场很大,我们把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的农机相结合,采用有机旱作方式,保证它的品质,提升它的产量。我们初步计划是‘百公里基地’——就是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解决原料的问题,‘千公里销售’——就是用卡车拉进原料来、飞机拉出产品去。” 
        据不完全统计,我省龙头企业以功能农产品为原料,已经开发出40多个系列、数百个功能食品品牌。2020年,我省功能食品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,功能农产品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,带动了40多万农户增收。
        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表示:“山西的小杂粮是非常好的功能食材,根据调查发现,小杂粮里面的矿物质一般是主粮的两倍以上。山西发展这一产业优势独特,前景广阔。”赵其国院士还对山西发展功能农业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要抓好以功能农业为基础的功能食品产业打造,要用好山西特有的功能食材,发展功能食品产业;二是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,要培育“单品冠军”产品,特别是国家级“单品冠军”产品;三是加强产业示范,政府要拿出一些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。 
        功能食品的概念最早是日本在1962年提出来的,之后,欧美国家也开始大规模研究功能食品。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科学家Gary Banuelos表示:“在美国乃至世界,对功能农产品的需求正在增长。人们终于开始学习并理解到,功能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更有营养。果汁、茶、奶昔等都是功能农产品的衍生品。生长环境造就作物,如果作物土壤优质,你就可以种出健康的作物。在功能农业中,我们可以自然培育或是合成培育土壤。如果作物生长的土壤富含硒和锌,作物也会富含硒和锌。我们可以在土壤里加入一定量的养分,生产出功能性作物。因此,对功能农业生产者进行培训十分重要。他们需要找到养分含量高的土壤,需要学会施肥,以种出健康的作物。” 
        在我省“十四五”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,提出了未来五年山西发展的八个战略定位,其中之一就是要打造“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”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我省将力争培育20家功能食品骨干企业、30个功能食品品牌;认证绿色有机功能食品产品100个,年产值将突破90亿元。山西这块“小杂粮王国”的金字招牌也会擦得更亮、成色更足。
 
本文源自:山西日报
视频源自山西卫视“转型进行时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