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国乡村之声《三农中国》报道,中国粮食安全始终都牵动人心,粮食生产要做到“谷物基本自给,口粮绝对安全”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。
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,未来,哪些食物将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和餐桌上的新宠?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认为:未来20年,我国的口粮消费将继续下降,畜产品将迎来明显的消费增长,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刻不容缓。
从2016年起,“大食物观”这四个字第一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这就意味着,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,已经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,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,在购买力日渐强劲的背景下,让消费者吃的更健康、营养摄入更均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。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看来,我们急需引入新的指标来衡量市场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。
韩俊:中国现在人均GDP8000美元,未来20年,中国仍处在食物消费结构持续转变的过程中,口粮的消费是继续下降,但是其他农产品的食用消费都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,就是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不是只有小麦和稻谷才是食物,也不是只有谷物才是食物,鸡蛋、肉、蔬菜都可以换算成粮食,每一种产品换算成粮食都有一个系数,叫做人均谷物等量,这个在全球是具有可比性的。
按照国际标准,我们通常把人均GDP超过1.26万美元的国家视作发达国家,在发达国家的食物消费中,由谷物转化的肉禽蛋奶在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更高的比重,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城镇化率还在持续攀升,未来对优质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十分巨大。
韩俊:我们现在人均GDP就还没有到1万美元,食物结构演变还有很长的路。当然,中国人的食物结构20年以后30年以后也不可能跟欧洲一样,这是因为食物文化不一样。但是我们现在热量消费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,蛋白质的需求看平均数增长的还是挺快的,但是城乡之间差距很大,今后中国的食物供给压力主要是来自要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,但是整个的食物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现在可以确定的说,粮食需求食物需求增长大部分将来自对畜产品消费的增长,因为中国的人口高峰还没有到,我们到2030年我们人口高峰预测是14.5亿,还有7000万的增长空间,我们城镇化高峰在2030年会达到70%左右。我们饮食结构的演化还没有定型。
记者手札:
我是记者张程,近十多年来,我国粮食持续丰产丰收。但是我国人均口粮消费却在逐年递减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我国牛羊猪肉、禽肉蛋奶的需求量稳定增加,牲畜的饲料缺口逐年扩大。从“以粮为纲”到“粮畜兼备”,从强调口粮到树立“大食物观”,这既是国家做出的宏观政策调整,也关乎到每一位农户具体的种养决策。
正像古语所说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”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你来说,熟知未来20年居民餐桌上的消费趋势之后,你将站上时代变迁的大趋势里,迎风起舞。
本文源自:央广网